一开始,我是想参与的
说实话,一开始,我真的是想参与的。
孩子出生那阵,我跟她说:“你别太累了,喂奶我帮不上,但其他我来。”
她点头,说好。可后来才发现,没我什么事。
孩子晚上哭了,我抱起来,她在旁边翻个身说:“你不会哄,给我。”
我正学着换尿布,她站在门口看了十秒,忍不住上手:“你这样不行,会漏。”
我抢着去洗澡,她看我调水温试半天,直接一句:“你先出去,我来。”
每一步,她都比我快一步,熟练、敏捷、不容打断。
展开剩余91%我站在旁边,像个初来乍到的临时工,不知道自己是来干嘛的。
最开始我还有点不服气,总觉得你不给我时间、给我实践的机会,我怎么学得会? 后来我懂了,不是她不给我机会,是这个家已经形成了某种“天然秩序”,我只不过是个“局外的补位者”。
我不是不想参与,我是真的找不到位置。
就像人家排练一个舞台剧,所有人都站好了队形,你临时上场连剧本、台词都没来得及瞄一眼。
你一开口,他们就皱眉头。你一靠近,就有人接手。
再后来,我真的就不说了。
洗澡她来,喂饭她来,写作业她来……我就坐在客厅,成了一名“旁观者”,但不敢出声。
她忙得像个全能妈妈,我在一旁,看着孩子从小小的胳膊腿,长到开始上幼儿园,
但好像一直没有我的“剧情”。
偶尔有亲戚来家里,说“哟你老公带娃带得不错嘛”,她笑了笑,说:“他带啥,他就凑个数。”
我知道她是开玩笑的,但那一刻,我真的就像个…打酱油的。
02她做是责任,我做是加分题
我一直觉得很奇怪,
同样是带孩子,为什么她做是本职工作,我做就像是走错片场,还得压抑着“尴尬”,拼命给掌声。
她晚上哄睡,大家说:“妈妈真不容易。”
我哄一次,朋友圈都在点赞:“孩子真乖,不吵不闹就睡了!”
她带孩子迟到,是“家里太忙”;
我带孩子迟到,是“你怎么这么不靠谱?”
她情绪崩溃,没人怪她,只会劝“别太辛苦”;
我哪天脸色差点,立马有人说:“你摆那臭脸给谁看呢?”
我不是在比苦,我知道她也很累。
但这种“天然的双标”,真的挺让人难受的。
她哭是“情绪释放”,我烦是“甩脸子”;
她做不好是“太辛苦”,我做不好是“太不上心”。
我们都在同一个家庭里啊,
凭什么她是全勤战士,我就永远像个实习生,做得再多,也不及格?
有一次孩子在餐桌上闹情绪,她发火把碗摔了,没人敢说她。
换作我?早就上升到“脾气不好影响孩子心理了”。
我没有要搞谁比谁伟大, 而是这个家,好像早就认定了——她是那个必须的存在,而我,仿佛是那个“最好有、没有也行”的人。
03我的努力,好像从未发生过
我不是没做事,真的不是。
孩子发高烧那次,是我凌晨两点送去医院的。她一边哭一边手忙脚乱,我全程没吭声,抱着孩子冲进急诊。
当时孩子小脸烧得通红,呼吸急促,我脑子其实也一片空白,只知道死死抱着他往前冲,挂号、找医生、回答问询,感觉每一步都踩在棉花上。
后来医生说幸好来得早,再晚点可能就要高烧惊厥。她听完就哭了,我一只手拍着她后背,另一只还在给孩子退烧。
产后那阵她状态很差,我请了半个月的假在家带孩子、做饭、洗衣服,所有家务事全包。
她没吃完的饭我热了三次,夜里她喂奶我在旁边递水、换尿布……
那段时间我也焦虑、也睡不好,但我觉得,这些都是应该的。
我没跟任何人提过这些事,也没觉得多伟大。
可后来她跟朋友聊天,说起那阵的辛苦,讲了很多自己的状态,没提一句我。
我听着也没多大反应,毕竟我也还犯不着为这上头。
但慢慢的,我发现——我的努力,好像从来没有留下痕迹。
她记得孩子第一次走路的样子,
记得哪个牌子的奶粉最适合体质,
记得每一次她崩溃时自己是怎么熬过去的。
可她不记得,那次带孩子回老家,是我提前一周请了假,查攻略、比价格订票、打包时连孩子最喜欢的安抚玩具都单独检查了三遍,路上大包小箱肩膀勒出红印子也没吭一声;
也不记得,半夜孩子咳得停不下来,外面下着大雨,是我跑了两个街区才找到一家24小时药店,浑身湿透地把药递到她手里。
既然不记得了,我也就没必要旧事重提。
这年头,说多了就是“你计较、你爱邀功”,
可心里那点东西,有时候就是特别奇妙,
不是说非要记住我做过什么,
而是那种“好像我做不做都一样”的感觉,
会让人慢慢变得沉默、变得边缘,
最后真的就不想再主动了。
04我有情绪,但不敢说
有时候实在憋不住,我也想发火,真的。
比如一整天开会开到头大,好不容易回家,刚进门就听见:“孩子作业你去看一下。”
我连衣服都没换,转身就坐在书桌前。孩子乱写,我忍了;孩子哭,我哄;
她过来看了一眼,说:“你别凶,他紧张了。”
我看着她,张嘴想说点什么,最后还是闭了嘴。
我不是没情绪,我只是早就学会了——不能说,至少不能当面说。
因为我说累,会被回一句:“你累什么?孩子又不是你带的。”
我说烦,会被怼:“你烦?我整天跟孩子在家不烦?”
我哪怕只是叹口气,她都能反应过来:“你别摆脸色,孩子在旁边看着呢。”
于是我学聪明了。
我白天不回消息,回家不多话,
孩子闹的时候我装傻,周末她安排什么我都答应,反正别添乱。
我开始习惯在阳台站很久,不抽烟也待着,
刷手机,漫无目的,脑子空荡荡。
我不是不想说,只是说了没用,
说了反而让人更不高兴,那我干脆不说了。
我把自己的委屈、沮丧、想逃的念头一层一层往下压,
压得时间久了,就好像我本来就不需要被理解一样。
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,
我在这个家里已经不表达了,不争取了,
甚至连“我今天很难受”这种话,也开不了口了。
05网络上,我已经成了笑话
现在的短视频,随便刷几个,“爸爸带娃翻车现场”、“男人育儿蠢到家”、“孩子宁愿跟狗也不跟爸爸”。
弹幕底下一水儿的笑:“看看,这就是你们说的‘好爸爸’?”
有人说我们不靠谱,有人说我们没用,甚至还有人一本正经地分析:“男人天生不适合育儿。”
我点进去看过评论,有的说“就这水平还想争抚养权”,
有的说“男人只适合赚钱,别碰孩子”,
最过分的一条,是“男人带娃是社会隐患”。
我不知道该怎么回应。
就像你做了一道复杂的题,被人拿出你抄错的公式截图,然后说你“连1+1都不会”。
你说什么都显得狡辩,你沉默,就是默认。
可镜头里拍不到的,是我凌晨三点查孩子退烧药剂量、
是我一边视频会议一边喂饭、
是我为了参加家长会推掉了重要客户面谈,
然后回来在电梯口被说了一句:“你终于出现了?”
我不是不想做得更好,
而是有时候,我真的不知道怎么样才算“够好”。
你认真点,人家说你太笨太慢;
你松弛点,又说你摆烂;
你做多了是抢戏,做少了是甩手;
你走进一点是“干扰育儿节奏”,你后退一步就是“父职缺席”。
久而久之,我开始怀疑,
是不是我这个“爸爸”,从一开始就只是个——
被允许偶尔出现,但永远别太多、别太靠近的角色。
我知道,她比我辛苦得多。
这个家大部分事,都是她撑着的。
她累,她焦虑,她崩溃……我都看在眼里。
我从来没觉得自己做得有多好,
也不奢望谁天天夸我带得好、管得细。
我只是希望,别一上来就觉得我“懒”“甩锅”“不上心”。
我不是不想当个好爸爸,
只是这一路走来,好像总有人在提醒我:
你还不够好,你不合格,你最好闭嘴。
那我就不说了。
但如果有一天,她也愿意回过头,看看我这个“站在边上”的人,
如果她肯拍拍我的肩膀,说一句:“其实你也挺不容易的。”
那我大概,真的能再往前走一步。
不再是客串,也不只是配角,而是并肩站在舞台中央。
发布于:广东省嘉喜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